找到相关内容85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

    某种附带性话语,那么在东瀛的铃木禅学和京都学派的理论视野中,将非理性、非逻辑的禅悟直觉(顿悟)绝对化,以东方精粹“医治”西方哲学之病已经成为一种主流“叙事”了。用结构主义术语来说,这种“二元”模式是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0156966.html
  • 如来禅与祖师禅

    人格理想与艺术境界———境界的偏离。如来禅与祖师禅通过不同的禅悟方式而使个体生命意义飞跃,进入宗教境界、道德境界、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。如来禅与祖师禅都追求禅修成佛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1057225.html
  • 论《红楼梦》中禅宗思想对“情”、“空”的超越

    ,充满着“水月相忘”的禅悟境界。吴言生云:“水月相忘的禅者之心,脱离了情感的粘着性,呈现出澄明晶莹的境相。”[xvi]中国传统的观物方式是以我观物、以物观物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以我观物,故物着我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057900.html
  • 论菩提达摩对中国佛教的影响

    禅悟的顿悟特点。泐潭洪英禅师说:“至于达磨西来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不立文字语言,岂不是先圣方便之道?”[30]突出了禅的方便简易特色。   禅门四句教,即是对此类说法的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457994.html
  • 王维的禅意世界

    一九七三年八月。  萧丽华, 《从禅悟的角度看王维自然诗中空寂的美感经验》,《第五届文学与美学研讨会论文集》,一九九六年三月。  萧丽华, 《试论王维之宦隐与大乘般若空性的关系--兼论王维诗中“空”的境界美》...

    陈振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857999.html
  • 真心与自由之境--为楚山绍琦禅师诞辰600周年而作

    原妙等人对此曾有详细的说明。疑情是开启禅悟的“引子”。因此古人有言“信有十分,则疑有十分。疑有十分,则悟有十分”。楚山最注重的是“提撕”,“正当提撕之时,于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理民之道,乃至礼、乐、刑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0758251.html
  •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、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

    印度大乘精神在中土的重现。   其实,禅宗和其它强调利他的宗教一样,也有强烈社会服务的倾向。但因禅宗崇尚以禅修为主的印土宗风,强调定慧解脱,所以它的社会倾向便只能在导向禅悟和解脱的宗教生活上表现出来...「新兴佛教」。   *回归重禅悟的佛教传统   佛教起源于印度,而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等亚洲各地。印度和中国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。把源自印度的佛法移植到中国来,让它在完全...

    释如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958289.html
  • 李白释家题材作品略论

    仙境,这种感受与他对寺院的一贯印象是一致的。《赠僧崖公》一诗写的本是李白的学禅悟道之经历,但他的宗旨却是“何日更携手,乘杯向蓬瀛”,即最后的归宿在于达到神仙的境界。诗人又常常在佛教题材里插入神仙话语,...

    李小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758426.html
  • 禅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

    的观照,即不二法门。“不二”,亦称“无二”、“离两边”,指对一切现象无分别,或超越各种区别。“法门”指入道的门径。禅宗将超越一切差别境界的不二法门,作为处世态度和禅悟的极则。李商隐通过不二法门的禅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658730.html
  • 禅宗精神与文艺美学的相通

    烦恼的妄念和杂念,进入直觉的内省,参悟清净的“本性”,这是“真如”的第一义。这是无限丰富的,不可言说的,非逻辑概念可以确定表述的,只能通过禅悟(静虑、直觉)去直接体验。 “妙悟要穷心路绝”(注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658755.html